“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克里孟梭疾呼:“我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仇,第三仍然是复仇”,他的所谓仇恨起因于
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 | B.法国想恢复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
C.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破坏法国革命 | D.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 |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 B.万物虚无,福祸相倚 |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
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
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行不通,主要是因为()
A.“实业救国”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 B.“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 C.社会性质所决定 | D.科技水平滞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