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和B元素的原子都有1个未成对电子,A+比B-少一个电子层,B原子得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满;C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的;D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氧化物中含D的质量分数为40%,且其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R是由A、D两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A与D离子数之比为2∶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单质、B单质、化合物R的熔点大小顺序为下列的 (填序号):
①A单质>B单质>R; ②R>A单质>B单质;
③B单质>R >A单质; ④A单质>R>B单质。
⑵在CB3分子中C元素原子的原子轨道发生的是________杂化,其固体的晶体类型为 ;
⑶写出D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 _,C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在水中溶解度大得多的可能原因
;
⑷右图是D和Fe形成的晶体FeD2最小单元“晶胞”,FeD2晶体
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 ,FeD2物质中具有的化
学键类型为 。
(一)(4分)括号中的物质是杂质,写出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
(1)MgO (Al2O3) (2)Cl2(HCl)
(3)FeCl3(FeCl2)(4)NaHCO3溶液(Na2CO3)
(二)(6分)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镁,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在海水中加入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操作①主要是指;试剂①可选用;
操作②是指;经操作③最终可得金属镁。
(三)实验室配制480ml 0.1mol·L-1的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碳酸钠晶体g。
(2)如图所示的仪器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填序号),本实验所需玻璃仪器E规格为mL。
(3)容量瓶上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填数字符号)
(4)配制所需的主要仪器是:a容量瓶、b烧杯、c胶头滴管、d托盘天平,它们在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前后顺序是。(填写字母,每种仪器只能选择一次)
(5)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玻璃工具,则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玻璃棒共起到了种用途。(填写数字)
(6)若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使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A.配制前没有将容量瓶中的水除尽; |
B.碳酸钠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
C.碳酸钠晶体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 |
D.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 |
E.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下图是一位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
(1)找出在此装置图中出现的错误加以改正。
(2)实验过程中,在D装置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在E装置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F装置的作用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0.1000mol·L-1HCl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盛装待测NaOH溶液的仪器名称为,盛装标准盐酸的仪器名称为;滴定至终点的颜色变化为。
(2)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
(3)乙学生做了三组平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
0.1000mol·L-1HCl溶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1 |
25.00 |
0.00 |
26.29 |
2 |
25.00 |
1.56 |
31.30 |
3 |
25.00 |
1.00 |
27.31 |
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4)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填序号)。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来制备NO气体,如果采用(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十分理想,因为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有人设计了(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Ⅰ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由于观察到烧瓶内有现象,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收集NO能否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答:(填“能”“否”)。
(2)用Ⅱ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全:
①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从U形管的B侧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为止。
a.刚好浸没铜丝下端 b.刚好浸没铜丝中部 c. 单孔塞下沿与液面间不留有空隙
②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对U形管的A侧加热,当时,撤去酒精灯。
(3)在(2)的实验中:
①什么情况下反应自动停止?。
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②如果再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可在分液漏斗中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
答:。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
【实验探究】
(1)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其中浓H2 S04所起的作用是(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若有0.2mol碳的完全反应,则消耗H2S04的质量是g,标况下产生S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L。
(2)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填“褪色”或“不褪色”),证明含有气体。
(3)实验过程中,装置C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
(4)有同学对B装置能否除尽SO2气体有疑义。你认为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右图中装置,以确认SO2是否除尽。
【联系实际】
(5)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都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_________,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_______。(每空格只填一个选项)
A.酸雨B.破坏臭氧层 C.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