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这幅场景反映了
| A.德国被分区占领 | B.柏林墙的修筑 | C.两个德国的建立 | D.古巴导弹危机 |
“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协理政务 | B.参与决策 |
| C.执行政令 | D.监察百官 |
《明宜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
|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 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
|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 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
|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
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 )
| 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 |
| 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