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语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语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请回答:
⑴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点。
⑵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⑶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科技大步走向世界先进水平。
请回答:
(1)请写出中国在古代有代表性的三项科技发明,并谈谈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结合你所学的知识,简单谈谈造成中国在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3)例举两项改革开放后中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
2010年是孔子诞辰2561周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展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
孔林孔庙孔府“万世师表”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
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官便殿奏札》
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分)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与董忡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6分)
(3)据材料四、五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4)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和有效学习方式。
某同学在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采用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两个观点作为“立论”:第一,“在‘五四’以前,中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思想)文化的斗争。”第二,“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请回答:
(1)请为该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该同学在论证第一个观点时,应选择哪些典型的论据进行论证?
(3)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思想,五四运动前后,它能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4) 在思考第二个观点时,该同学引用了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则材料:“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请回答:他引用这则材料将论证什么问题?由此20世纪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4:00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 4:15革命文艺 5:30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6:20革命文艺 6:30新闻和报纸摘要 8:00体育节目 8:15革命文艺 8:30新闻和报纸摘要 |
11:00国际时事 11:30人民解放军节目 12:00对工人广播 12:30新闻 13:00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曲、革命文艺…… 15:4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16:00红小兵节目 16:20红小兵节目 |
材料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表(节选)
周一至五逢整点安排10分钟《整点新闻》,逢半点安排5分钟《半点新闻》和5分钟《气象·生活》 |
周六、日 |
|
0:30午夜剧 2:30夜读心灵 4:30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30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 7:20早知天下 8:00体育直播间 8:20做客中央台 |
8:40财经在线 11:10法治中国 12:35体彩时间 12:40中国质量报道 19:20城乡纪实 20:30天天福彩 22:30神州夜航(整点新闻) |
0:1![]() 4:30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8:35流行经典 9:30娱乐周报 20:0天天福彩 20:5体育沙龙 |
请回答:
(1)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电台广播节目表,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依据上述节目表,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电台节目的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