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码 | B.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胜利 |
C.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 D.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
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 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④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 |
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
A.人的生存权利 |
B.人的善良本性 |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D.人的自由与平等 |
孔子由热衷政治到潜心办学的主要原因是( )
A.各诸侯国统治腐败 |
B.自己的政治主张遭到冷遇 |
C.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
D.办学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
B.百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D.“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
下列主张“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