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
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 B.地区分布不平衡 |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D.军阀割据混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下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B.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
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 D.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 |
观察图,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