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发表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就和平解决争议、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并开展南海合作达成共识。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
①有利于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合作 ②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家利益
③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 ④有利于我国追求更大的贸易顺差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 |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启示我们
|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
| 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 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
| 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
|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 D.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
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
|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
| C.真理是客观的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
|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
|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