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56—1966)历史的最恰当评价是
|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亚性发展 |
| C.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力充分发展 |
| D.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挫折,也取得了成就 |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
|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
|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
|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 A.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 B.执政官权力最高 |
|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 D.法律就是执政官 |
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那就是欧洲理事会主席,或称‘欧盟总统’。 ”对这一事件看法不恰当的是
| A.标志着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
| B.说明了世界全球化出现倒退 |
| C.表明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
| D.反映了当今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2010年4月6日,英国首相布朗与内阁成员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门口宣布将于5月6日举行大选。下列关于英国大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议会下院的解散是由上院决定的 | B.布朗是多数党的领袖,国家元首 |
| C.内阁成员与布朗是共进退的 | D.布朗受到议会反对只能解散议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