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诚信。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的话,社会将会崩溃”,“没有公正就没有市场经济”。
材料二 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考验了人们的的诚信意识:河北“三鹿奶粉”阴云未散,超标三聚氰胺奶粉再次“现身”!2010年7月9 日,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北京老边饺子馆和东来顺饭庄使用劣质有害餐盒,环保餐具溶出量高达近3成。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事故频发:从2006年的“鱼腥草”事件,到2008年的“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再到2009年的“糖脂宁”事件、“双黄连”事件的发生,都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事件背后,药品安全所面临的监视、治理、体制改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
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诚信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2)请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失信行为,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材料一:《意见》指出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份(市)开展高考改革综合试点。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材料二:上海市和浙江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支撑服务国家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意见》,结合上海和浙江实际,就深化高等学校招生综合改革制定了实施方案。两地的方案都必考语、数、外,不分文理;上海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选考3门,浙江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科目中选考3门。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
(2)根据材料二,浙江和上海入学的高一学生今后高考升学将面临“6选3”或“7选3”,面对今后的“选科”,请你为上海和浙江的学生提两条建议。
材料一: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每1%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能使中国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个至0.24个百分点。因此,十八大以来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强调城镇化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将以此为契机实现固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这需要政府首先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融入,保障新入城居民的衣食住行教育等合法权益;二要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三要大小并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公共设施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四要集约节约,在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建设。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扎实步伐。某市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以下措施: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了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富有该市特色的文化品牌,培育了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带来了该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材料三:“无车难,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都会发出如此感叹。下面请看某市居民小张一家的烦恼。烦恼一:由于堵车,小张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都要用2个小时才能走完1个小时的车程。烦恼二:虽然家住十二楼,但小张一家都不太敢开窗,街上车流的声音和尾气实在让人难受,污染严重。小张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除他的烦恼。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知识,说明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将城镇化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以及“企业的经营”的相关知识分析某市上述措施对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
(3)根据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识,温馨提醒小张“上书”应注意哪些事项。
材料一: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状况一览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二:我国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利用外资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好……2013年以后的未来经济转型,必须把改革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环境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1)简要概括材料一蕴涵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材料一: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想法。他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二: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秋季使用)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纷。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新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的声势,孔乙己、阿Q、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
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中国。某班高三学生以“APEC会议”为话题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了讨论。三个小组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提供了相应资料,请您参与其中。
第一组:留住“APEC蓝”,政府应承担起主要责任。
APEC会议期间,美丽的“APEC蓝”令人心醉,也让雾履治理看到了希望。一些网民总结APEC蓝的成因时说,平时停不下的停下了,平时限不住的限住了,平时禁不住的禁住了,平时改不了的改了,平时问不了责的真的问责了。有媒体评论,APEC蓝说明,只要下定决心、措施过硬、联防共治,灰霾是可以治理的。
第二组:网络跟帖:怎样才能让“APEC蓝”变成持久的“北京蓝”呢?
网友 |
跟帖内容 |
甲 |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应自觉树立绿色出行、地毯生活理念,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
乙 |
空气污染是人们生产、生活排放与自然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 ,人人努力 |
丙 |
政府应坚定不移的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措施,消除阻碍绿色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污染治理向源头控制转移 |
第三组:APEC会服——“新中装”
11月10日晚,在“水立方”举行的2014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欢迎晚宴上,各经济体领导人统一穿特色中式服装亮相。这套被称为“新中装”的中式服装一经登场,立即让世人眼前一亮。在APEC领导人会议这样一个特定的场合,“新中装”具有中式的鲜明特点,很好地贴合了会议的主旨,将时代元素、发达的西方服饰文化和工艺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得到了各方高度的评价。
(1)结合第一组同学收集的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应担当主要责任的理由。
(2)结合第二组3位网友的跟帖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谈谈对他们建议的认识。
(3)结合第三组同学收集的材料,分析说明 “新中装”的设计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