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材料二:下列两幅图分别是清朝(左下图)和民国时期(右下图)的妇女绣花鞋
材料三:20多年前,“毛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一)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见图二、图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运动为中国近代民俗的演变开辟了道路?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由毛氏中山装”到多姿多彩服饰的变化原因。
(4)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认识。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之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此后,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因此有人认为70年代初开始中国就处于对外开放的局势,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有人认为,新中国能够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和美国的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善,不然,中国依然只能是徘徊在联合国大门之外。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读图请回答:
(1)两国总理分别是谁?
(2)这两位总理在会谈中重申了一个什么原则?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个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甘宁边区“豆选”诗
金豆豆,银豆豆,
豆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办好事,
投在好人碗里头。
材料二: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材料三: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步入会场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步入会场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普选的背景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