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有24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展。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文明进步形象、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刺激上海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规划布局将更注重以人为本,城市的产业将进一步向第三产业倾斜,大大促进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上海经济的发展,势必带动长江三角洲,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读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上海港是我国第      大港,它的港区是在           沿岸。
(2)上海港的建设不仅可以以      (城市)为依托,它还有广阔的    
(3)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高级别的城市,该地区次一级城市除了杭州外,还有江苏的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26分)
材料一 2010年9月7日,钓鱼岛又称钓鱼台(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附近海域,一艘中国渔船受到日本一艘巡逻船冲撞,并非法扣留中方渔民渔船。中方表示强烈抗议,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回答(1)~(3)问题。
(1)钓鱼岛成因属于____

A.珊瑚岛 B.火山岛 C.冲积岛 D.大陆岛

(2)读下图,上半部为我国局部海域等深线图,虚线为断面线,下半部为沿该线作出我国沿海海域的地形剖面图,运用海底地形知识,说明钓鱼岛为什么属于中国的领土?

(3)日本妄图强占面积仅有6.344平方公里的钓鱼岛,根本意图是什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回答。
材料二 “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的宋代商船,1987年被意外发现,2007年12月21日至22日打捞出水。“南海一号”沉没的地点,向东北可达广州、潮州、泉州、厦门等港口,向西则可下雷州半岛、琼州海峡至广西,穿南海到达更加遥远的目的地。该地正位于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主航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满载瓷器等重物的沉船,船头朝向西南,看来正是从中国港口出发,驶向外洋的货船。如下图,并完成(4)~(7)问题。

(4)据图分析,“南海一号”沉船遗址水深最多不超过_____米。
(5)简要说明打捞“南海一号”古沉船选择在冬季的主要原因。
(6)据图文材料,宋代商船可能在冬季沉没,分析说明判断理由(从船头朝向、风向和洋流方面作答)。
(7)珠江三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条件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新网2008年3月18日电: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过去四年,世界各地许多冰川融化或变薄的速度上升了一倍多。而欧洲的冰川融化量是最大的,其中包括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这些冰川的融化为全球变暖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材料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b;c;d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1)A海域,B海域, C海域.(6分)
(2)甲、乙区域农业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3)甲、乙两区域的主要石油工业类型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材料一某两岛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图中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毫米)。

(1)简述乙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
(2)根据上面图表信息,分析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简述M地降水季
节分配的原因。(10分)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两地河流在开发利用上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读甲、乙两国水系图及气候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两国水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6分)
(2)试分别说明两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原因。(1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分析两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