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
A.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 B.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 |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 D.叶利钦经济改革 |
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A.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
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 |
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按照周礼,贵族使用鼎和簋的种类、数量都有严格规定,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三鼎一簋”。 但是,在位于湖北随州的叶家山西周早期墓葬群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同一墓葬中发掘出19件鼎和12件簋,显示出这位西周早期的墓主人曾侯的地位相当显赫。通过材料中我们得出的认识是
A.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这是西周宗法制的体现之一 |
B.虽然叶家山墓葬超出规格,但是足以看出当时在贵族内部才能使用鼎簋之物 |
C.叶家山墓葬超出已知礼制的最高规格,明确显示周天子当时地位极度的衰落 |
D.政治上的分封制下,墓葬主人僭越权利 |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过两种主要做法:一是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二是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影响上述两种不同“历史认识”的主要因素是
A.资料来源 | B.研究方法 | C.史学观念 | D.作者立场 |
帝制的崩溃成为20世纪初期世界政治走向现代的重要一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宣统皇帝下诏退位②德意志帝国走向崩溃
③俄国沙皇专制结束④土耳其废除素丹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③④② | D.③①④② |
“美国联邦宪法(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联邦党人试图造就口口口口的结果。其中的‘constitution’一词,主要内涵是指经由人民约定而形成的根本大法,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政治原则而不是各个政治共同体的随意联合或结盟。”材料中的口口口口处应该填写
A.中央权威 | B.邦联政治 | C.人民主权 | D.民主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