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7为北半球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自然带①是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m。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有________和________。
(4)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从高、中、低纬度看,垂直地域分异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带是______。
下图表示位于北纬30°~60°的大陆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气候,气候特征是。
(2)B、C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冬雨夏干的气候地区是,其形成原因是。
(3)D处常年受气团控制,气候特征为。
(4)下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把其序号与上述气候的代表字母联系起来。
①()②()③()
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
A;
B。
(2)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
B。
(3)下列四国中,与A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印度B.埃塞俄比亚 C.法国D.俄罗斯
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图中的A、B、C、D、E
五处可供选址。据此并读图,回答问题。
![]() |
在A、B、C、D、E五处中:
(1) 印染厂宜选址于 ,理由
。
(2) 水厂宜选址于 , 理由是
。
(3) 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
(4) 科技园区宜选址于 ,理由是
。
(5) 生态公园宜选址于 ,理由是
。
读“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l)图中曲线表示发达国家的变化,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2)B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起步、水平。
(3)A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该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此现象称为现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的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特点:
①从到;②从到。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的方式主要是的。
(4)这一时期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巨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