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其实早在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就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00年前“奥运三问”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
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 | B.清政府尤其重视体育事业 |
C.中国闭关锁国,中外交流困难 | D.人民对国衰民弱的现状强烈不满 |
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
①朝鲜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②清军协助朝鲜镇压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③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上升,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政策
④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大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 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 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