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回答21—24题。“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这段材料适合评论
| A.英国宪章运动 | B.巴黎公社革命 | C.俄国二月革命 | D.中国辛亥革命 |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用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法。”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
|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
| C.实行余粮收集制 | D.禁止自由贸易 |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如右图),代表了赫氏毁誉参斗的一生。他在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以农业为突破口,不符合实际 | B.批判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 |
| C.个人独断专行,急于求成 | D.未能突破旧模式,不实事求是 |
20世纪50—60年代,因苏联直接出兵干预导致改革失同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 A.南斯拉夫 | B.波兰 |
| C.匈牙利 | D.捷克斯洛伐克 |
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不结盟政策 |
| C.“一国两制”的方针 | D.“一边倒”的方针 |
1953年起,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先后对粮食、油料、棉花等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85年1月,国家开始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后农副产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 |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
| D.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粮棉大量进口 |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是指
| A.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C.形成公有制领导下的私有经济 |
|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
有学者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乏早期运作资金的背景下,马歇尔计划通过欧洲主动申请、美国提供有条件援助的方式,使美元全面介入西欧各国的经济结算环节,实际占据了世界货币的制高点。”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B.推动了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 |
| 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D.推动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
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对一些原先不介入的经济与政治事务负起责任;为穷人和失业者提供一些援助、保护工会的权利、稳定银行和金融体系、修建低价住宅、补贴农业等。这些举措
| 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
| B.成功化解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
| C.根除了空前的经济危机 |
| D.通过计划指令调节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