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晚期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 B.英国资本家不愿更新技术和设备 |
C.英国资本家可从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 | D.英国的垄断程度相对较低 |
185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 |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最后被其绞杀 |
D.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
“遍布南方各省的天地会,亦乘势大举。一八五三年五月,福建的黄威占领海澄、漳州、泉州、厦门,称‘大明汉军元帅’。声势尤大的为广东的天地会。一八五四年六月以后,东江、北江、西江遍地皆是,其中多为以往挑运货物的工人及反英的团练。”文中所说的“乘势大举”的“势”指的是
A.反清复明的思潮广泛兴起 |
B.鸦片战争导致清朝的统治严重削弱 |
C.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
D.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风起云涌 |
中国古代地方区域划分各有不同,多有变化。例如州,相传禹分天下为九州。汉朝有十多个州,设刺史监察,晋初增设至十九州。而唐有三百多个州,是重要行政区,宋元基本一致。明清改州为府。下列表述恰当的是
A.唐代比汉晋疆域辽阔许多倍 | B.东汉的州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 |
C.唐代的道与汉代的州相似 | D.明清以来,再无地方州的设置 |
朱熹说:“本只是一个太极,而万物各有秉受,又自各全县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朱熹想以此论证
A.尊卑贵贱的合理性 | B.理无所不在 |
C.佛、道、儒三教合一 | D.格物致知 |
《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
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 | B.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 |
C.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 | 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