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8和表1,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表1 2010年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和玉树地震对比
地震 |
发生时间 (当地区时) |
震级 (里氏) |
震源深度 (km) |
死亡人数 (人) |
海地地震 |
1月12时16时53分 |
7.3 |
10 |
约30万 |
智利地震 |
2月27日03时34分 |
8.8 |
33 |
约700 |
玉树地震 |
4月14日07时49分 |
7.1 |
33 |
约2100 |
(1)指出三次地震所在的自然灾害带。(2分)
(2)分析海地地震比智利地震震级低,但死亡人数多的主要原因。(2分)
(3)简述玉树地震诱发滑坡的机制。(3分)
(4)说出各国政府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主要对策。(3分)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共22分)
某天文爱好者在某市旅游时,在A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是36°34′,在B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为36°36',在游览完B山后,在山顶观测到太阳正好在正南方向时,他从收音机里收听到BBC播报国际标准时间为7月20日5点整。
(1)经过B山的经纬线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B间的水平距离为5厘米,则上图的比例尺为( )
A.1:740000 B.1:74000C.1:444000 D.1:44400
(2)图中①②③④处不存在河流的是 ,理由 。
(3)有关部门经勘探决定在E地建一水库,E地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请在图上适当位置用“=”画出坝址。坝址造在该地的理由是: 。
(4)如果发生战争整个地区的制高点是双方必争之地,A、B、C三山地最重要的 山,理由是 , 从攻守的难易来分析,该山应重点设防在(南坡或北坡) 。目前该市已决定把原来建在市区的气象站搬到该山顶,如果在山顶的气象站测得气温是22℃时,市区的温度不低于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
B.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
D.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
若黄赤交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
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
C.中纬度地区冬季昼将变短 |
D.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
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多的是( )
A.丁—甲段 | B.甲—乙段 |
C.乙—丙段 | D.丙—丁段 |
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对图中各地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为山脊 | B.②为鞍部 |
C.③为陡崖 | D.④为山谷 |
图中陡崖底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15m | B.20m | C.30m | D.35m |
P、Q两地的相对高度( )
A.不超过10m | B.不少于10m |
C.可能为5m | D.不可能为15m |
图中观赏陡崖的最佳位置是(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波E是 波,与F波相比,其特点是: 。
(2)不连续界面:A是 。
(3)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 | B.大洋地壳较厚,大陆地壳较薄 |
C.不连续界面的位置不确定 | D.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推测C圈层的物质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图①中AB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其转绘到图②中。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图②的a、c、d三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
(4)此时a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
(5)此时地球公转到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北京时间为____月____日____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