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 | 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
C.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 D.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
B.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
下列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
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 | B.“靠天吃饭”的观念 |
C.“不误农时”的思想 |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小明翻阅家谱时看到“十一世长房:伯爵公,忠厚无华,勤力本业,家族有事,无不勉赴,不失为祖宗纯孙。”材料中的“伯爵公”最有可能是()
A.手工业者 | B.商人 | C.农民 | D.官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