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回答:
(1)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
(2)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
(3)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丁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_____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4)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__ __ ___。
(6分)下图是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回答:
(1)若细胞状态变化是从B→A→C的,A细胞处于何种生理状态?。
(2)图中A、B、C的细胞液浓度相比依次是>>。
(3)图中标号①指的细胞器是,②处的物质是。
(4分)下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过程,图中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请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酶,该过程体现了酶的性,
酶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
(2)若B代表麦芽糖,则C应是。
(6分)研究人员对取自高等植物、动物、原核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甲、乙、丙、丁、戊)进行形态观察和物质分析,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请据表作答:
(1)取自高等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2)取自动物,判断的依据是。
(3)取自原核生物,判断的依据是。
(14 分)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右图:
(1)若对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的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纯种个体在F2中大约占_________。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_________。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_______________倍体,该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4)F2粉花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_
(13)已知人类的遗传性肾炎和苯丙酮尿症分别受基因a和基因b控制,下面甲、乙、丙三图依次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系谱图、家族中Ⅱ2、Ⅱ3体内某细胞分裂图像及相关基因位置。试回答有关问题:
|
(1)图丙表示的细胞处于的分裂时期是 ,依据是 。
(2)控制遗传性肾炎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苯丙酮尿症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