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种子都有一定的寿命,在低温、低湿、低氧的环境下可适当延长种子的贮藏时间。种子要安全贮藏,首先应晒干。问题是:种子贮藏时,种子的含水量是否越低越好呢?现从贮藏期一年为标准设计实验证明之。
(一)材料用品:含水量分别为1%、5%、9%、13%、17%的水稻种子各100颗,恒温箱五个,培养皿、纱布若干
(二)实验步骤:
Ⅰ.将五份种子分别置于五个恒温箱中(20℃)保藏一年,期间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保存期满后,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五份种子的发芽率,结果如下:
含水量 |
1% |
5% |
9% |
13% |
17% |
发芽率 |
0 |
30% |
95% |
88% |
0 |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含水量为1%的水稻种子发芽率为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水量为17%的水稻种子发芽率为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温和高温会导致植物细胞的伤害,为了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如高温、低温等的影响时,常能伤害植物细胞的结构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大,结果细胞内容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温度及各种杂质都会影响测量结果),膜的通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抗逆性愈弱。
(2)实验材料:小麦幼苗30株
(3)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等
(4)分析变量:
实验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小麦幼苗30株,去除残留胚乳,用______对小麦幼苗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0mL蒸馏水,编号为1、2、3号;
第三步:每10株置于1、2、3号小烧杯中;
第四步:;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并去除小烧杯中的幼苗;
第六步:。
(6)实验分析:
①实验的第一步的目的是。
②空气中的CO2会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给实验带来误差。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请利用现有材料对实验进行补充。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在三碳酸转变为三碳糖的过程中,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为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光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光强度为(10~14)×102μmol·m-2·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阶段。
(4)分析图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环境中。
下图为植物新陈代谢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物质Ⅰ是_____,在(填场所)产生,用于,当它减少时,短时间内C3含量。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 (填数字)。③过程的发生场所是。
(2)写出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于水的实验设计思路。
(3)在乙图中,若温度从25℃上升到30℃,则a图中A点应向移;若适当升高环境中CO2浓度,则B点应向移。由b图可知,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为。c图的a、b曲线分别代表的色素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这个家族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已知III-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A和a的传递遵循定律。
(2)II-2的基因型为__ ___,III-3的基因型为____。
(3)若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
(4)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
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就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在168h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是处于%的葡萄糖溶液中。10%的葡萄糖溶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最先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产量和产生速率最高,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
(2)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了72h时,在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更大。72h后土豆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出现降低的原因可能有。(填1种原因即可)葡萄糖培养基为酵母菌提供的营养物质有源。
(3)对酵母菌计数时,可采用法。要观察到酵母菌中的线粒体,可用染色。某同学在计数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配制好的培养基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等冷却至常温用酵母菌接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4)酵母菌从细胞结构上看,属于细胞。在果酒制作中,要控制其发酵温度在。
(5)另一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下图(a~d)所示: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是______________。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__________代替,其颜色变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