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 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
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 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 暴巫投魃栚,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释:①厌禳(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迩焦然无主赖迩:近 |
B.命亟取,将焚之亟:赶快 |
C.民自罹之,吾何预焉预:预备 |
D.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咎:罪过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赋予驴以正面的形象特点,它敢于陈情衙府,分析祸福,因古证今,直斥奸![]() |
B.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战斗意志。 |
C.白驴最为精辟的见解在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其中“人者可以自求”是白驴见解的核心,贯通上下。 |
D.文章引用典故来证实自己的议论,托物言志,笔意冷峻,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驴与镇阳帅、众人对比,虽肯定了镇阳帅勤政爱民的一面,但对他督下祈雨的做法不满;也揭示了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译文:
(2)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B、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C、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容:接受
D、以示天下之私私:偏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C、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
D、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译文:
②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译文:
秦纮(hóng),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鹏(pì)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
天顺初,以御史练纲荐,迁雄县知县。奉御杜坚捕天鹅暴横。统执杖其从者,坐下诏狱。民五千诣阙讼,乃调知府谷。宪宗即位,迁葭州知州,调秦州。母丧去官,州人乞借纮,服阕还故任。寻擢巩昌知府,改西安,迁陕西右参政。岷州番乱,提兵三千破之,进俸一级。
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骇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爵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统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于是夺奇涧等三人爵,王亦削禄三之一,而改纮抚河南。寻复调宣府。
小王子①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统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未几,召还理院事,迁户部右侍郎。
弘治二年三月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恩城知州岑钦攻逐田州知府岑溥,与泗城知州岑应分据其地。纮入田州逐走钦,还溥于府,留官军戍之,乱遂定。
统之初莅镇也,劾新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②,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
(《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小王子,指当时鞑靼族小王子 ②鞫,音jú,审问犯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官尚亨籍纮家籍:登记
B.宜从都御史勾稽稽:考证
C.交通土官为奸利交通:沟通,交流
D.法司当景死当:判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紘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①紘人田州逐走钦,还溥于府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①紘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暴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下列六句话,全都表现秦纮刚正果敢的一组是()
①母丧去官,州人乞借统,服阕还故任。 ②内官尚亨纮生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③岷州番乱,提兵三千破之。 ④纮入田州逐走钦,还溥于府。⑤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 ⑥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纮上书朝廷,诤诤直言,弹劾太监宫廷官员随意收罗江南珍贵特产。受到宫廷权贵的忌恨,被贬为湖广驿丞。
B.太监杜坚奉旨捕天鹅,在雄县恣意骚扰,残暴横行,不惧杜坚官高势大,把他捉住打了一顿,皇帝下沼将秦纮治罪。雄县百姓愤报不平,皇帝最后调秦绂为府谷知县。
C.秦纮上奏镇国将军奇涧的罪恶,奇涧的父亲庆成王钟镒在皇帝面前为其儿子辩护。皇帝为照顾庆成王的面子,竟把秦纮逮捕入狱,并派人查抄他的家产。
D.两广总兵安远侯柳景和周太后有姻亲关系,蛮横不法,贪财残暴,秦绂将其囚禁,问成死罪。但皇帝为了照顾太后的面子,仅仅削去了柳景的爵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御杜坚捕天鹅暴横,绒执杖其从者,坐下诏狱。
译文:
(2)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译文:
(3)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
译文: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
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钦为衡州南征夷獠,擒陈文彻,所获不可胜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頠预其功。还为直阁将军。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钦征交州,复启頠同行。钦度岭以疾终,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时湘衡之界五十余洞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
侯景构逆,粲自解还都征景,以頠监衡州。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裕以兄钦与頠有旧,遣招之,頠不从。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莫非国恩,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及高祖入援京邑,将至始兴,頠乃深自结托。裕遣兵攻頠,高祖援之,裕败,高祖迁頠为始兴内史。
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云:“欧阳頠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广州不肯致之。”乃授武州刺史,欲令出岭,萧勃留之,不获拜命。
时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元帝深患之,遣王琳代为刺史。勃遣其将孙信监州,尽率部下至始兴,避琳兵锋。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勃怒,遣兵袭頠,尽收其此赀财马仗。寻赦之,还复其所,复与结盟。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頠有声南土,且与高祖有旧,乃授頠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及頠至岭南,皆慑伏,仍进广州,尽有越地。
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密以金五百两寄頠,令以百两还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付儿智矩,余人弗之知也。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其重然诺如此,时人莫不叹伏。
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庐于麓山寺傍庐:房屋
B.与頠相善 善:友好
C.五十余洞不宾 宾:归顺
D.未审为谁 审:明白
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裕以兄钦与頠有旧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C.頠乃深自结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且与高祖有旧或失其所与,不知
⒑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頠生于长沙郡一个豪门望族,祖父、父亲都曾任官,但他却屡次拒绝了州郡的征召,专心于学业。
B.侯景叛乱时,岭南局势动荡,兰裕攻打萧绍基,夺取了萧绍基的郡邑,欧阳頠毫不客气地对他提出了批评。
C.萧勃死后,岭南局势又出现动荡,欧阳頠奉命前往,平定了始兴,并进一步平定了广州等南越所有地区。
D.欧阳頠为人清廉、守信,友人在他那里寄存钱财,他在资财丧尽的情况下也没有动用,在友人死后,把这笔钱还给了友人之子和龚翙。
⒒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译文:
⑵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
译文:
⑶其重然诺如此,时人莫不叹伏。
译文:
⑷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1]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2],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数之,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孔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表大悦,益重之。
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衡为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祖大怒,欲加箠。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
(节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
[注][1]岑牟、单绞:鼓史等着的服装。[2]《渔阳》:鼓曲名;参挝:击鼓之法。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称述于曹操数:多次,屡次
B.次至衡 次:依次
C.顾此人素有虚名 顾:想,考虑
D.祖主簿素疾衡疾:恨,嫉妒
11.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祢衡“尚气刚傲,矫时慢物”的一组是()
①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 ②次释余服,裸身而立
③数称述于曹操④以杖捶地大骂
⑤文无加点,辞采甚丽⑥而衡素相轻疾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祢衡是平原般地人,年少时很有才辩。与鲁国的孔融和弘农杨脩交情很好,孔融虽然和他年龄相差较大,但还是很爱惜他的才华。
B.孔融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祢衡,曹操也很想见祢衡,但祢衡一向轻视、恨他,就声称自己有狂病,不肯去见曹操。
C.祢衡善长击鼓,被曹操召为鼓吏。在一次击鼓表演时,祢衡没有按规定换上鼓吏的衣服。在受到下吏的呵斥后,祢衡当场脱下衣服,赤身裸体的站在堂上,一点惭愧的表情都没有。
D.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草拟了一份奏章来极力称赞祢衡的才思。祢衡回来看到后,觉得写得不够周全,就生气地将奏章撕毁扔在地上,自己重新写了一份言辞可观的奏章。刘表看后非常高兴,更加器重祢衡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译文:
(2)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
译文:
(3)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译文:
刘穆之,字道和,世居京口,及高祖①克京城,从何无忌求府主簿,无忌进穆之,高祖曰:“吾亦识之。”即驰召焉。从平京邑,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遂委以腹心之任,动止咨焉,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负势陵纵;重以司马元显政讼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穆之外所闻见,大小必白,虽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以闻。高祖每得民间委密消息以示聪明,皆由穆之。又爱好宾游,坐客恒满,布耳目以为视听,故朝野同异,穆之莫不毕知,皆奏无隐,穆之凡所荐达,不纲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转中军太尉司马。八年,加丹阳尹。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其难独任,留穆之以畏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云主上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远伐,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能若此邪?”长民意乃少安,高祖还,长民伏诛。十年,进穆之前将军。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谘禀,盈阶满室,目览辞论,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又数客昵宾,言谈赏笑,引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自手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未尝独餐,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叨忝②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此外无一毫负公。”义熙十三年卒,及高祖受禅,每叹忆之,曰:“穆之不死,当助我理天下。”其见思如此,以佐命元勋,追封南康郡公,谥曰文宣。
(选自《宋书·刘穆之传》有删改)
注①:指南朝宋武帝刘裕。②叨忝:同义词连用,谦辞:表示受之有愧。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无忌进穆之 进:推荐
B.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重:加上
C.屏人谓穆之曰屏:使退避
D.虽每存约损 约:约束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穆之“竭节尽诚,无所遗隐”的一组是()
①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②穆之凡所荐达,不纳不止③疑其难独任,留穆之辅之④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⑤引日亘时,未尝倦苦⑥寻览篇章,校定坟籍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穆之跟从刘裕平定东晋都城时,许多重大事情都是由他在仓猝之间裁定的;面对法治混乱的局面,他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矫正,见效很快。
B.刘穆之喜欢与人交往,这些往来于他家中的宾客使他消息灵通,所以朝野百官的情形,他没有不知道的,并且知无不言,都报告给刘裕。
C.刘裕讨伐刘毅时,让诸葛长民总理后方,又派刘穆之辅助他。诸葛长民认为刘裕这样处置不公平,使自己的奇才异谋不能尽展,刘穆之好言安抚才让他心情销安。
D.刘穆之善于从容处理朝廷内外各种事务,他认为自己竭忠尽智,除了每天饭食稍奢侈了一些外,没有辜负刘裕的地方。他死后多年,刘裕仍追思不已。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穆之外所闻见,大小必白,虽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溯流远伐,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能若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