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谁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请各举两例。
(3)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
(4)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分别有何影响?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
(5)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2个)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与两次工业革命有深远的渊源关系,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试问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全球化的利弊?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6)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这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是这种多样文化的并存、交汇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不应该互相歧视、敌视、排斥,而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形成和谐多彩的人类文化。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
(1)分析法国启蒙运动高举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的旗帜的原因。
(2)简述这些价值观对近代前期的中国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材料二 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特点是参与层次高、活动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目的是宣传中俄友好,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俄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辽东的三级教育管理体系之中最大的败笔当属提调官制度。……辽东卫所官长出身行伍,儒学经义并非其专长,他们对于以儒学教育为主体的卫学管理往往不得其法。加之频繁的战事,辽东提调官大多无法有效的完成其应尽的职责。……巡按御史出任提学官为辽东教育管理体制的一大特色,是明朝中央政府针对辽东边地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特殊政策。辽东地广人稀,战乱不断,实行军事化管理。巡按御史乃科甲出身的文官,对于教育事务并不陌生;同时,又身具监控地方官员及政务的职权,能够对辽东地方提调官进行有效的约束。可以说将提学这一文职工作交由巡按御史来完成,是在辽东边地特殊背景下的最佳选择。
但就辽东提学官是否称职这一问题,还需要另作深入的探讨。致使辽东提学官对于卫学管理成效发生质疑的事件是明代辽东书院的兴建。……辽东的卫学教育亦不例外,生员素质大不如前,教官懈怠情况严重,制度学规难以得到执行。在这种情况下,辽东提学(巡按御史)积极采取措施,以求扭转地方教育的颓势。面对众多问题,提学官并没有在教育制度内部实施改革。而是选择跳出国家的地方教育体系,在都司、卫学之外另立学校,希望以书院教育来弥补原有教育体制的不足。姑且不论成效如何,提学官作为教育体系的执行和维护者,却进行着一种侵害原有教育体系的行为,这一问题本身就很耐人寻味。——张东冬《明代辽东卫学初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试分析明代在辽东地区任命巡按御使为提学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辽东巡按进行地方教育改革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古代欧洲,宗教与世俗君主并立。君主掌握世俗君权,管辖世俗界,教会则在精神世界里掌握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二 存在于血缘的自然经济基础和等级阶级结构之上的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材料三 通过与君权的博弈,贵族们将其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的贵族精神传统保存了下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人由于对历史的非常不了解而在产业革命中寻找资本主义的起源。当人们进一步研究这种起源时,这种起源就随着向后推移:它也许同商业和货币一样古老,或者同穷富之间的区别一样古老。大工业制度所特有的东西就是资本用于商品生产以及资本在这种生产过程中的形成本身:这就是资本家阶级的存在,资本家阶级本质上就是工业上的一个阶级。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业革命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