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冬,孙中山北上,沿途发表多次演说。在一次演说中,他指出:“对于欧洲人(指西方帝国主义者),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
——摘编自王志光《孙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带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
——摘编自朱明忠《学者评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
材料三 在印度皇家警察任职过的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还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警民总共将近8000人死亡。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人自相残杀约达100万人。
——摘编自黄家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用有多大》
(3)材料三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存在什么不足?
(4)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我们应该依照怎样的标准来评价这两种不同的斗争方式?
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之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材料二: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斯图亚特二世。这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史称“光荣革命”。
材料三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材料五 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为国家元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她品行端庄,深受人民爱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君主相比,她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力有很大的不同。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国王权力有何明显区别?
材料三表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由此奠定了什么政体的基础?
材料四的漫画反映了英王统治的什么特点?
根据材料五,指出当今英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31.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读图,回答问题。据图1,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立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的确立有什么意义?
据图2,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据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
据图4,尼克松访华对于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穆特一霍利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关税,几乎所有产品的关税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总体来看,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根据1932年的进口情况来看,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此举随即引起33个国家的抗议和7个国家的报复行动。欧洲国家,甚至包括日本,都很快树立起关税壁垒,并且一起都向美国看齐,将进口商品加收超过50%的关税。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主编:《贸易战争——500年全球贸易进化史》
材料二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不壁垒协议》(简称WTO/TBT协议)规定:在执行WTO/TBT协议及各成员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许定时,应考虑各发展中国家成员特殊的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可能会妨碍他们充分履行协议中规定的义务,因此,本协议中全部或部分义务可给予发展中国家特定的有时限的例外。
——包运成《世贸组织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制度》
材料三日本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一旦食品中残留物含量超过此标准,不管是否对人类健康有害,都将一律被禁止进口或流通。……欧盟实施了严格而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如对于肉类产品,……要求出口国定期向其提供动物疫情报告, 欧盟依据出口国的兽医卫生状况发布允许向欧盟出口的第三国名单。
——李凯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做法及启示》
材料四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互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发生国际社会关税战的主要经济背景是什么? 关税战造成了怎样严重后果? (3分)
(2)世贸组织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据材料二指出世贸组织对贸易保护的态度是 (3分)
(3)材料一、三反映了国际贸易保护所关注的焦点发生怎样变化?结合材料二、三,你认为我国如何应对新贸易保护政策? (6分)
(4)时至今日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依然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却不断抬头。结合材料四,说明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史》卷78《食货二》记:“宣德五年二月诏:旧额官田租,亩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著为令。于是江南巡抚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曲计减苏粮七十余万,他府以为差,而东南民力少纾矣。” 其实,宣德五年二月有减赋之诏,同年九月,周忱等始选赴各地巡抚,以总督税粮之事,周、况的减赋虽使江南赋重多逋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充其量只能算是权宜之举。故其后情况并未见根本性好转。其后虽复有减赋之请,而因户部阻格不行。
宣德朝是明代由开国转向守成的重要时代,其特征之一便是由国家重赋向藏富于民的转变。然而在当时的整个官僚体制中,因循旧有成法的观念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宣宗虽然倾向于减赋,却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出现了宣德中减赋难以推行的局面。这种局面直到英宗正统间才得以从根本上改变。
——商传《从蠲赈到减赋——明朝灾害政策转变的三个个案》
材料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孙中山师法亨利·乔治与约翰·穆勒,同时又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以及均田、公仓等方案中受到启发,提出“平均地权”以谋防止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的弊害。孙中山自信“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过去曾被讥评为徒托空言,其实他和他的后继者在这方面还是做过多方面的探索与讨论,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教训的。民生一词,从经济而言,涵盖发展与分配两个方面,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反思辛亥革命百年:民生主义在当时曲高和寡》2011年01月《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四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孙中山说:“我们要实行民生主义,还要注重分配问题。我们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又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赋税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没有得到实现?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解决民生问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公元182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32.9%,远高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总和。1870年,中国的GDP滑落到世界总量的17.2%。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在17、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但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首先是中国因为不强,在信奉优胜劣败的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行了……久而久之,欧洲人忘记了他们曾经有一段崇拜中国文化的历史. 而我们中国人也忘记了自己过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季羡林为《中国纪行》所作的序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3分)
(2)古代中国的GDP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3)材料三说"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许多弱点"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