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看山家,野鹿晓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本曲一、二句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说说好在何处。
(2)从曲中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词题为“早行”,词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上阕末句“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赏析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8-19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8.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
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其“诗骨”是。
19.联系全诗,说说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诗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润州听暮角①
  (唐)李涉
  江城②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①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②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
10.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1.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请具体分析其以景传情的写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⑴这首诗首联上句“暖”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
⑵颈联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
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王维的《终南别业》,回答问题: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你是如何理解颔联中的“独”与“空”字的内涵的?
答:
(2)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