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2)上面两幅图片说明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有关史实说明。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试从经济的角度说明“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的道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风云浙商”在当今媒体频频出现。近代民族企业家里,“宁波帮”曾经叱咤风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 (通久源纱厂)纺纱机器现经安妥,开工在即,外洋机器厂派洋人二名来甬(宁波),已为该局雁佣。……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搅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一一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师夷长计以制夷。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谁的观点?其代表著作是什么?(4)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其革命纲领是什么?(4)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进行了什么活动?(2)
主要内容有那些?(6)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材料二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启蒙推动下降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谁? 书中体现了什么思想?(4)
(2)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4)
(3)指出材料二作者卢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6)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
材料一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
——《思想解放史录》)
(1)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人是谁?(2)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有哪些?(6)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