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
材料一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
——《思想解放史录》)
(1)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人是谁?(2)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有哪些?(6)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简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序号 |
提问人 |
籍贯 |
提问内容 |
回答要点 |
27 |
某君 |
广州 |
请问照相新法。 |
详细介绍 |
43 |
某君 |
烟台 |
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 |
发表专文详细介绍 |
83 |
友人 |
金华 |
西国如何治疗烧伤、烫伤? |
介绍具体方法 |
135 |
友人 |
上海 |
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甚奇而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 |
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 |
材料二(四幅图片)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生活习俗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201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4周年。30多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化。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这次会议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
(2)30年的改革以1992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92年前后,对内改革的重心有什么不同?
(3)30年来,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请完成下表。
措施 |
典型代表 |
意义 |
建立经济特区 |
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 |
① |
② |
![]() ![]() |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
③ |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2:
材料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继续实施新型显示器、宽带通信与网络、生物医药等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1,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变化的必要性。
(2)分析材料2中图一到图二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30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
(3)材料3反映了我国现今工业化建设的哪些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清华大学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
材料二 《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图》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开放格局与近代有什么相似之处?
(3)近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2: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3: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概括指出材料2包含的基本思想。
(3)对比材料3与材料2,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