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总体趋势是不断完善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本纪·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1)概括材料一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请依据材料归纳李斯的理由。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西汉初期在地方的政治制度,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四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各是什么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材料二在美国的策动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同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的地位大大加强,大大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停止执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金融危机。1945年1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数据比较

材料四 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0%的进口附加税。这项措施将使共同市场对美国的出口货物交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一倍。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了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
——西北大学编《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突出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导致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美国与西欧同盟国之间在经济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材料三、四反映的经济状况对美国与西欧、日本的政治关系以及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

材料解析
材料一(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3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它不仅改变了英国面貌,也改变了世界面貌。


(3)综合图1和图2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概括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本国和世界面貌的?
材料四

(4)《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宋代都城的街市。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材料五 2001年5月,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

(5)结合图片分析上海申请世博会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6年到2001年上海经济展的因素。

(14分)仔细阅读材料,全方位获取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航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材料二:新航路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材料三: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分析提取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

(13分)阅渎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足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请回答:
(l)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