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Ⅱ1、Ⅱ3分别患有血友病和先天性痴呆。已知先天性痴呆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代全正常,且他们的父母也全正常。据图分析回答:
(1)由于Ⅰ1、Ⅰ3两家都在某核电厂附近生活,他们要向该厂索赔,你认为谁胜诉的可能性大?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判定Ⅱ1的致病基因是由亲代传递下来,还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请你使用DNA杂交技术来判定。DNA杂交原理是:首先把一个体的DNA分子用32P加以标记,接着以加热的方法使其解旋成单链,然后将两个个体的单链混合在一起,使其在缓慢冷却的条件下恢复为双链DNA,此时可以通过检测杂交双链DNA的配对情况,来判定两个个体的基因异同程度(假若能完全配对,认为基因相同)
①在本案例中用于杂交的DNA分子应来自于________和________个体染色体中的DNA分子。
②可以预期的结果及原因是: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谷氨酸脱羧酶是一种催化谷氨酸脱羧为γ-氨基丁酸并释放CO2的酶,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脑灰质中。已知1 mol谷氨酸分解,能产生1mol r-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下图甲、乙。
甲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乙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
(注:酶浓度固定)(注:反应物浓度过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请在图甲中分别画出相应条件下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
(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乙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
某种昆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型,其体色(A、a)有灰身和黑身两种,眼色(B、b)有红眼和白眼两种,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与雄虫不同,雌虫体色的基因型无论为哪种,体色均为黑身。下表是两个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子代性别 |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
|||
灰身、红眼 |
灰身、白眼 |
黑身、红眼 |
黑身、白眼 |
||
甲 |
♂ |
![]() |
![]() |
![]() |
![]() |
♀ |
0 |
0 |
![]() |
0 |
|
乙 |
♂ |
0 |
![]() |
0 |
![]() |
♀ |
0 |
0 |
![]() |
0 |
(1)仅根据组的杂交结果,既可判断控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可判断体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若甲组两亲本的体色均为黑色,则亲本体色和眼色基因型是:
(♂)×(♀)。
(3)乙组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
(4)若只考虑体色遗传,在乙组产生的子代黑身个体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
(5)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另有一组两亲本杂交,F1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眼色。让F1代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代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16),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与a表示),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B与b表示)。研究表明:含XB或Xb的雌雄配子中有一种配子无受精能力。现将表现型相同的一对亲本杂交得F1(亲本是通过人工诱变得到的宽叶植株),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红花宽叶 |
白花宽叶 |
红花窄叶 |
白花窄叶 |
|
雌株 |
![]() |
![]() |
0 |
0 |
雄株 |
0 |
0 |
![]() |
![]() |
(1)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表现型均为,无受精能力的配子是。
(2)取F1中全部的红花窄叶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基因型共有种,比例是(仅写出比例即可)。
(3)将F1白花窄叶雄株的花粉随机授于F1红花宽叶雌株得到F2,F2随机传粉得到F3,则F3中雄株的表现型是,相应的比例是。
有两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易感锈病(ddtt)。要利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优良小麦品种,育种小组提出了三种育种方案:
方案一:DDTT × ddtt→F1→F2------→ 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二:DDTT × ddtt→F1→F1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 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DDTT或ddtt的种子幼苗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综合处理------→ 矮秆抗病新品种
(1)方案一的育种原理是。F2中选出的矮秆抗病的植株中不符合性状稳定要求的比例为。
(2)方案二的育种方法叫,F1花粉培育的单倍体的基因型为。
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通常用试剂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
(3)方案三的育种原理是。
(4)三种育种方案中,育种的时间短且成功率高的是方案。
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兴奋在③处以形式传导,在⑥处以形式传递。
(2)甲图中,若将药物放在⑤,刺激③,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⑥,刺激③,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3)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
(4)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