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 A.人文主义者要求现世享受的精神 |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
| C.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培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
| 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 B.是否民主和强盛 |
|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 D.是否由“贤人”来做统治者 |
以下各项中,属于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 B.“天者,理也” |
| C.“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 D.“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下图为明代安徽休宁人丁云鹏所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趺坐于两株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打扮的孔子相对。隋唐时期当儒学受到佛道两教冲击时,儒学大师的态度应是()
| A.放弃儒学 | B.创造一种新思想 |
| C.平等对待儒、道、佛三教 | D.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 |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 “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 A.汉朝和宋明时期 | B.汉朝和隋唐 |
| C.隋唐和宋明时期 | D.隋唐和晚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