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等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于这段材料,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③经济区域化使经济全球化无法实现 ④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现代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图漫画是民国初年出现的,拍子上的文字是“袁”,下面的蜘蛛是“滚”。此漫画的寓意是
A.袁世凯使清朝灭亡 | B.袁世凯实现了民主共和 |
C.推翻袁世凯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 D.结束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
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
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
D.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