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原因是
A.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 B.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
C.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 D.国家综合国力有较大增强 |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个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
①分析书籍的内容
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③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
④书籍的知识缺陷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