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萧虔,字子昌,武昌人也。虔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虔虔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其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与翟汤俱为庾亮所荐,公车博士征,不就。咸康末,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造虔,欲强起之。虔曰:“人性各有所短,焉可强逼!”翼又以其船小狭,欲引就大船。虔曰:“此固野人之舟也。”翼俯屈入其船中,终日而去。
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虔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吾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虔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虔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卒于家。   
(《晋书》)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于临川家:安家
B.县令闻而诘之诘:责怪
C.便与之而不取直 直:钱物
D.躬往造虔躬:鞠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以车送之
B.徒步而归便与之而不取直
C.尝以车猎翼又以其船小狭
D.尝坠刀于水虔于是不逆其意

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萧虔“志操”的是(   )
①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②不交世事
③居贫无业,欲垦荒田      ④此固野人之舟也。
⑤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    ⑥复沉刀于水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虔在临川的日子非常窘迫,不得已而去耕种荒田。开始田地并无人来认,等到一年后稻谷成熟了却有人来要田地。萧虔便把所收之谷全部给了那人。
B.萧虔到百里之外打猎,路上遇见有人生病,他便把自己的车子送人方便去治病,自己却走路回家。自己渔猎所得也常常送人而不要一分钱。
C.安西将军庾翼趁萧虔回家扫墓之机前去拜会,意欲打动他出来为朝廷效力,但此要求遭到了萧虔的坚决反对。
D.文章之于萧虔品质少有赞词,通篇叙述之言,细数萧虔身上所遇之事。而正是在与百姓、官员的交往中,萧虔的超脱凡俗彰显得淋漓尽致。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稻 将 熟 有 认 之 者 悉 推 与 之 县 令 闻 而 诘 之 以 稻 还 虔 虔 遂 不 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
翻译:                                    
②吾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
翻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给下面文言文句群断句。
对 曰 夫 兵 在 御 之 得 其 道 不 在 众 多 陛 下 取 其 壮 健 以 道 御 之 足 以 无 敌 于 天 下 何 必 多 取 细 弱 以 增 虚 数 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译文:。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译文:。
(3)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史记 乐书》,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响:响应
B.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乐:爱好
C.百姓不亲,天下畔之畔:通“叛”背叛
D.与纣为靡靡之乐靡靡:萎靡颓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B.乃召师涓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是源于人心的,晋平公爱好濮水之上的靡靡之音,司马迁认为他不是个有德之君。
B.师旷认为师涓所作之乐为亡国之音。劝晋平公不要欣赏,可是平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C.师涓、师旷同为乐师,但师旷能发现师涓琴声中的问题,可见师旷在琴艺上比师涓高一筹。
D.司马迁把国家兴亡和音乐联系起来,表面上谈的是音乐,其实谈的是仁、礼之类的治国之道。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2)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3)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平任相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①,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 ①宰:主持割肉的人。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B.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C.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 D.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陈孺子之为宰句读之不知 B.汉因举兵而攻之因河为池
C.乃出黄金四万斤臣乃敢上璧 D.欲与汉为一吾谁与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年时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喜欢读书。在家乡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中,他担任主持分配祭肉的工作,他分配的祭肉很公平,受到了家乡父老的高度称赞。
B.陈平到修武投降汉军之后,楚军加紧进攻,截断了汉军运粮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日子一长,汉王忧虑起来,请求割让土地与楚讲和,项王不答应。
C.为了解荥阳城之围,陈平建议汉王拿出重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的君臣,使他们相互产生怀疑之心,汉王同意了他的建议。
D.陈平反间计获得成功,与此同时,在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之时,汉王也用反间计来离间项王与亚父的关系,项王便对亚父大起疑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