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傅山。字青主,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提学袁继成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 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天下。甲中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不敢愧友生也!”山省书,恸哭,曰:“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
顺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天、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十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于地。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叹日:“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至家,大吏成造庐请谒。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应也。卒,以朱衣、黄冠敛。
山工书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矣。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子眉,先空:壁亦附焉。
(选自《清史稿》.有改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洲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省书省:丢弃。 |
B.比天下大定比:等到。 |
C.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舁:抬。 |
D.山工书画工:擅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直接表现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一组是
①读书过目成诵
②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
③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
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
⑤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
⑥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山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当提学袁继咸被人所诬陷时,他挺身而出,和曹良直等赴京向通政使申诉。 |
B.对门生营救自己一事,傅山深感遗憾,认为不如早点死为安,所以他每天仰视天空、俯视地下,不与外人接触。 |
C.傅山性格刚烈。皇帝下诏要大臣举荐人才,当傅山被给事中李宗孔推荐时,傅山坚决不答应,即便官员强迫,他也不从命。 |
D.文章最后一段写傅山在书画和文学上的成就,这既是对傅山人格刻画的一种有力补充,也是对傅山人格魅力的一种强化。 |
下面三节文字选自《荀子•劝学篇》,按要求完成小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选出加括号的词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
A.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B.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
C.诚宜(开张)圣听 |
D.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
指出“所以”的用法、意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D.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言。 |
选出与“教使之然也”中的“然”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A.沛公然其计,从之 |
B.杂然相许 |
C.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
D.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归 |
翻译下列句子。
(1)一可以为法则。
(2)形乎动静。
(3)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根据课文内容,这三节文字分别应插入课文的哪节之后?
甲文在课文______后;乙文在课文______后;丙文在课文______后。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①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②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③备而动时④,则天不能病⑤;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荀子《天论》)
注:①应:适应。②疆本:疆,通“强”;本,指根本,农业生产。③养:指养生的东西。④动时:指耕作适时。⑤病:有“害”的意思。借助于工具书,读通这段文字,然后说一说,这段文字主要说了什么,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依次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假如一时解释不出,则想一想学过的课文中是否有同义或近义的。
(1)之_________(2)循_________(3)道_________
(4)之_________(5)倍_________(6)薄_________
(7)以_________(8)然_________(9)于_________
(l0)分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典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道理?论证上有何特色?
翻译下面的句子。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戕竹记
欧阳修
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①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山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②。”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③。”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注:①渭川:《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②不作无益害有益:《尚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③君子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坐:因为 |
B.简历芟养,率须谨严简:挑选 |
C.亡公私谁何亡:灭亡 |
D.上益笃俭益:更加 |
翻译下列句子
A.且戕且桴,不竭不止——
B.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填空:
①文章从题前落笔,先写洛竹之,洛竹之利,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地展现洛竹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②文章的第二段,先写的时间,再写戕竹的行为,最后写。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由此生发了什么道理?找出原文句子作答。
答:文章的标题为《戕竹记》,但第一段却不写戕(砍伐)竹,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联系。
答: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烟艇记
(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获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唐宋散文精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之曰烟艇名:命名 |
B.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逾:超过 |
C.顾不乐哉顾:却 |
D.而皆外物外物:身外之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②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B.①意所诚好而不得焉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C.①粗得其似,则名之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①历石门、沃洲而还②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而 不 能 不 眷 眷 于 此 也 其 果 可 求 欤 意 者 使 吾 胸 中 浩 然 廓 然 纳烟 云 日 月 之 伟 观 揽 雷 霆 风 雨 之 奇 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