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 A.维护封建礼教 | B.反对思想教条 |
| C.反对封建迷信 | D.抨击腐朽统治 |
【原创】大蒙古国的草原本位政策,决定了蒙古大汗对汉地只采取间接统治,重搜刮而轻治理,造成“汉地不治”的局面。忽必烈即位后,改弦更张,推行汉法,将统治重心由漠北移到汉地,从而在汉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与北魏鲜卑族和辽与金的政策相比,忽必烈推行汉法的方针从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结合历史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朝的“汉化迟滞”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不利影响 |
| B.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后受到汉族农业文明的熏陶,走上汉化道路,是一个总的历史趋势 |
| C.草原的游牧型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矛盾是蒙古“汉化迟滞”的原因之一 |
| D.与鲜卑族与女真族相比,蒙古族因战争的狂妄自大是“汉化迟滞”的根本原因 |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 A.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
|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
|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
|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
|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
| C.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
| D.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
|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现念淡薄 |
|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
|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