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施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部分主张 | B.确立了近代民主宪政体制 |
| C.有利于中国近代经济变化的发展 | D.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 |
| 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 |
| C.察举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 |
| D.观念转变使流动式知识分子不能上升 |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
| A.权力重心在宦官 | B.外朝受内朝牵制 |
| C.皇权逐步加强 | D.三省制已具雏形 |
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下列评论最能反映其主题的是( )
| A.反映了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情形 |
| B.中共正领导红军在南方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 |
| C.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深刻内涵 |
| D.痛斥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
几位同学在评价毛泽东思想时发生了争执,你认为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
| B.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
| C.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
| D.其在“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想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①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②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③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④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