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据此回答17—18题。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下列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包括沼泽、滩涂、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
B.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
C.湿地可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
D.湿地可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
图5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下图为某城市城区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该城市的钢铁工业区最适宜布局在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与火车站相比,高铁站
A.修建时间更早 |
B.对城区污染较重 |
C.更利于矿产开发 |
D.土地成本较低 |
下图为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951~2000年,该国
A.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
B.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 |
C.对国外劳动力需求增多,人口净迁入 |
D.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可能位于欧洲,城市化水平高 |
B.20世纪50年代开始老龄化严重 |
C.20世纪6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
D.20世纪末儿童人口比重大,自然增长快 |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炎热 |
B.寒冷 |
C.湿润 |
D.干旱 |
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
C.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
D.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此时甲处沿海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
B.寒冷干燥 |
C.降水稀少 |
D.温和湿润 |
甲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 |
B.陆上径流汇入 |
C.暖流势力强大 |
D.深层海水上涌 |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网 |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
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
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 |
C.地球内能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
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