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某动物消化腺分泌细胞的示意图,在一些酶的合成过程中掺入了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氨基酸,追踪结果发现,被标记的氨基酸在细胞各结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们发现,细胞内氨基酸的含量往往高出细胞外许多倍,由此判断,氨基酸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可能是 。
(2)这些酶是在细胞的 中合成,经内质网加工后输送至[ ] ,在此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颗粒。
(3)分泌颗粒与细胞膜融合,通过 作用将酶分泌出细胞,这个过程与细胞膜的 性有关。
科学家通过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1)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证明。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下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
(2)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图中[ ]________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 ]________持续
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图2 用不同浓度的A溶液处理切段的结果(n=7)
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mm.浓度为0.001 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浓度为0.1 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
让羊产牛奶,科学家对此做了相关的构想,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代生物技术(至少写出两项)。
(2)羊N能分泌牛乳蛋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采用人工方法获取牛乳蛋白基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羊A.小羊B.小羊c的性状表现__________,小羊a和羊N呢?_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进一步探究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请帮助完成相关实验设计:
(1)问题: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否分解淀粉呢?
(2)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配制两份相同的含淀粉的且适合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液体培养基。
②向其中一组培养基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组不做处理。
③将上述两组培养基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④向两组培养基中分别滴加3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4)实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