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中对解决王国问题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王的王位 | B.非嫡长子分割王国的部分领地 |
C.藩王不能招结宾客,参与政事 | D.列侯归郡统辖,听命于中央 |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 B.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
C.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
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签订 |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 D.《辛丑条约》签订 |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 B.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 D.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察举制的弊端 |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
C.地方无选官权 |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