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古  风(其三十九)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B.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下面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此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诗人在颈联中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从中可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3)“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表达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齐,洛阳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进士,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宋室南渡后,累官至参知政事。
(1)请描绘“长沟流月去无声”的景象。
(2)“二十余年如一梦”,词人感慨;“闲登小阁看新睛”,词人感慨;“渔唱起三更”,词人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 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①云沙:犹言云海。②山家:山那边。家,同“价”。③行踏:走动、来往。
④咱:自称之词。
(1)曲子的前四句从云与山的映衬关系入手,写出了云的之美,山的特点。(每空不超过4个字)
(2)“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