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份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
经济成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个体经济 |
|||
1952 |
19.1% |
1,5% |
0.7% |
6.9% |
71.8% |
||||
1956年 |
32.2% |
53.49% |
7.3% |
0 |
7.1%
|
16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的传播。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指
A.因信称义 | B.知识即美德 |
C.人非工具 | D.人民主权说 |
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突出成果 |
B.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缓解了“大跃进”带来的经济困难 |
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提高了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 |
D.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确立,反映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 |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则材料的历史背景是
A.平反昭雪工作已在全国展开 | B.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局面结束 |
C.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 |
下图所示证件的文字是:“兹有顾福初君依章于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对此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 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
C.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 D.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
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
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