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
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1)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2分)材料一、二的规定分别适应了哪一阶级的政治需求?
材料三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2)据材料回答魏晋南北朝选举官员的标准,指出其弊端?
材料四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3)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材料五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4)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5)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6)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特征。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世界统一性的主要表现。战后世界经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多样性,它的具体表现就是“两种体系、三种国家”的出现。“两种体系”是指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三种国家”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提到,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各方面的合作。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
材料三丝绸之路不是一哄而上的什么运动,也不是只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它对全世界、对各个国家都是有好处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促进这条经济带上的国家和地区相互进一步的扩大自由化、扩大市场化、扩大法制化。丝路不是在建一个什么路,而是一整个市场的对接,涉及到关税门槛的降低,限制和管制的减少,它意味着在法制和经济制度层面的一些改革。
——何茂春《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入世》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世界经济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一带一路”战略和古丝绸之路有什么内在联系?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92年,就在西班牙的统一刚刚完成的时候,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哥伦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哥伦布相信,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
向西,再向西,帆船驶入了大西洋的腹地。……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
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节选自央视《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材料二 朱家三子朱传杰成长为一个青年商人,最初经营一家货栈,后逢张作霖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蔚然成风。受此影响,他瞒着父亲抵押了朱家经营的“山东菜馆”,又联合当地山东和热河商家共同集资兴办了“山河煤矿”,成为煤矿的总经理……日本财团森田物产对“山河煤矿”垂涎已久,对朱家威逼利诱、巧取豪夺,最后夺取了山河煤矿的控股权。九一八事变爆发,哈尔滨沦陷在即,国难当头,朱传杰被迫忍痛炸掉煤矿,刚刚开业的煤矿昙花一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中英鸦片贸易以及由此引起的两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材料。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 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四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因此,不平等条约的“不平等性”就体现在“英国垄断”前提的设置上,友好条约贩卖的东西正是剥削秩序。
——《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这句话?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自由贸易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世界性金融危机仍然在肆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由贸易的原则面临严重威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2000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材料二 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2001年1-11月中旬,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投诉案件已经达到34起……据统计,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15类商品,影响130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等行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2000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请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