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妇女的两张图片

(1)观察唐朝妇女图,可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唐朝文化与宗教的四张图片(唐玄宗)注石台教经碑

(2)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唐朝流行哪几种宗教?
材料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贞观十有二年秋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象,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
(3)请解释“道无常名,圣无常体”的含义?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在宗教文化上的基本政策,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他也是迫不得已。要把他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那么激进、那么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得不顾别人的反对。他有一个幻象,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以实现这个光辉灿烂的幻象为依归,……但是在后世的历史家的沉思默想之中,他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梦境增张扩大,然后就像泡影般破灭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
(1)王安石的“美梦”是什么?其实现梦想的条件有哪些?(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梦境”为何“像泡影般破灭了”?(4分)

(24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民族主义发端的政治、经济因素。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路德宗教改革意味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端”?(8分)
(2)据材料,概括归纳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4分)
(3)作者认为:“德国统一之路具有革命和保守的双重属性,这种历史两重性在统一的后果中有明显的反映。”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民族主义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主义激发而成为国家的变革目标,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也是民族主义促迫下的产物。
——冯静《民族主义、现代化与国家——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诠释与反思》
(4)结合建国初的史实,评述作者的观点。(8分)

(22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跌宕起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丁昶贤《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工业设备、资本、产值的统计和估量》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 1919~1933年美国农业经济各项指数表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9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8分)
材料三所谓国家干预经济,一般说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其表现方式可有多种类型,可以采取经济的手段,也可以采取行政的手段,甚至外交、军事等政治方面的措施以达到事先预定的目的。
——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在20世纪30年代“干预经济”的结局。(6分)

(共28分)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全面归纳概述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从丰富的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几个重要能力。
材料一

时间
地区
作者
书籍
记载的地理范围
古希腊
希罗多德
《历史》
地中海、多瑙河、波斯地区和北方草原
前1世纪
汉朝
司马迁
《史记》
东起朝鲜,西到大夏、安息,不过是欧亚大陆的一半
14世纪
伊斯兰
赫勒敦
《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史》
除伊斯兰传播地区外,周围地区不过是世界的外化而已
15世纪末到
16世纪早期
威尼斯
撒贝里克
《恩耐阿德》
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的世界
18世纪
法国
伏尔泰
《风教通义》
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
鸦片战
争前后
清朝
林则徐
魏源
《四洲志》
《海国图志》
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


——录于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1)据上述信息指出研究历史视野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2012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比较两种版本对抗日战争初期情况的表述有何变化?你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表述?
材料三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现代史上同一历史事件

(3)比较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 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800元以上。”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4)概述材料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其中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你所概述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证。

(共24分)从2015年3月3日起,两会相继在北京召开,反腐议题引起会内会外强烈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有权不可任性”,表明中央持续正风反腐的坚定决心,而古今中外一些反腐经验和教训,至今还值得我们关注。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陶片放逐法和中国西汉的刺史制度都是对政府权力运作的监督和规范机制。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雅典法律规定:放逐投票须达到6000人的法定人数。如果选票总数未达到6000,此次投票无效;如果超过6000,再按票上的名字将票分类,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汉武帝元封五年,设十三部刺史。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刺史以六条问事,史称“刺史六条问事”。其具体内容为:“……二条:倍公向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怒则任刑,喜则淫赏,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六条,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陶片放逐法与刺史制度在“谁来监督”、“监督谁”、“监督程序”和“监督依据”四方面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 1776年,瑞典开放政府记录,供民众查询;美国1976年通过“阳光下政府法”,规定联邦政府50个机构和委员会的会议必须公开举行,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现代国家主要有预防性的廉政规范立法与惩治性的反腐立法,如美国的“从政道德法”,德国的“回扣法”等。
现代国家反腐败无禁区,通过落实弹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即使像贵为总统的尼克松、克林顿,也免不了尴尬甚至下台的命运。
当今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占职位少数的政务官由党派轮流充任、占职位多数的事务官由考试录用的现代公务员制度,事务官升迁不受政务官更迭的影响。
——节选自《西方国家的反腐败机制》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为了达到“有权不任性”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谈谈其对我国现在的反腐廉政建设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