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所谓“食”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和月食就是这样出现的。下图为日食形成原理图。
 
日食形成原理图                                           日全食
材料二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将是自1814年至2309年的近500年间,在中国境内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时间可超过6分钟。在我国形成了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北部、安徽、江西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的巨大最佳观测带。
8时12分,重庆合川看到“初亏”,8时16分,湖北罗田看到“初亏”,8时24分,浙江舟山看到“初亏”……太阳逐渐复圆。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嘉兴和杭州、安徽的铜陵等城市由于观察日食角度好而成为“日全食经济圈”。

7月22日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的地区示意图。
(1)由材料一可知,日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天,小王由于工作原因,只能在长沙观看,他能看到的是(  )
A.月食   B.日全食   C.日环食   D.日偏食
(3)家住上海的杨先生得知自己位于此次日全食最佳观测带上,十分兴奋,但在22日当天他并未观测到壮观的日食景观。原因最可能是(  )
A.观测方法不当           B.观测仪器故障
C.此日上海为阴雨天气     D.预报不准确,上海地区不能观测到日全食
(4)报道中称苏州、嘉兴、杭州、上海、铜陵等城市成为“日全食经济圈”,是分析其经济活动具体包括哪些?(4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底地形名称: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2)海底矿产: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3)海洋渔场多分布于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陆地—海洋相互作用对海岸带地貌的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珊瑚礁是热带浅海中海洋生物栖息的家园,不仅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对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起平衡作用。
没有比这个景象更能使你浮想翩翩了:你架一叶机动扁舟驶进南方的某一处海岸带,舟下是翠碧剔透的海水,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绿林,千百条同样翠碧剔透的水道在绿林中交错纵横,随着你的扁舟驶过,白色的海鸥掠起一片。你为此会惊叹大自然的美妙、大自然的神奇。这便是红树林海岸。
思考:
(1)红树林海岸为何多出现在淤泥质海岸?
(2)在苏北沿海,那儿有漫长的淤泥质海岸,有人想把红树林移植到这里,你认为这种想法能实现吗?

举例说明海岸围垦、采挖珊瑚礁等活动对海岸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

读图,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有人开始从沙垄挖沙,试分析浅海沙垄破坏后,对海岸有什么不利影响。

某海岸及浅海沙垄分布图

阅读中国地形图,判断下列几个地区的海岸类型:辽东半岛、江苏北部、珠江三角洲、南沙群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