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得知后,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但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张裕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材料三 下图为1992年西班牙世博会主题标志。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发现的时代”。本次世博会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观众达6000多万人次。中国馆展出四大发明及长征系列火箭等,被评为“五星级展馆”。
——以上材料均摘自《走进世博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参展商品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政府为何把1992年世博会主题定为“发现的时代”?该“发现”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纵观历届世博会的展品,既有传统的优秀产品,又有最新的科技成果。你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一个起的作用更大?请扼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在上述材料中思想的指导之下,兴起的运动有哪些?结果怎样?
2007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8周年纪念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以及孔子后裔近4000人参加了在山东省曲阜孔庙举行的联合祭孔大典。曲阜的三孔成为全球华人瞩目的焦点。这些都说明儒家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
请回答:
(1)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的政治倾向。
(2)“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3)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道德?
材料辨析题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对针对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德•古日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女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社会地位的差异,
只能根据对公益所做的贡献来评定。
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女人和男人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
自由权、财产权、安全权,尤其是反抗压迫权。
第三条:国家的主权的本原,实质上存在于由女人和男人联合而成的国民。任何团体和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经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请根据以上材料,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
1. |
"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
2. |
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9分) |
3. |
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