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做题)图表法、模型法是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I.下图是研究部分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变化规律的图像。不同同学对某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趋势画出了两条折线——折线a和折线b(其中A点对应的沸点是100℃),你认为正确的是 ,理由是 。
II.人类在使用金属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铜、铁、铝之后,第四种将被广泛应用的金属则被科学家预测为是钛(Ti)。钛被誉为“未来世纪的金属”。试回答下列问题:
(1)22Ti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排布式为 。
(2)在Ti的化合物中,可以呈现+2、+3、+4三种化合价,其中以+4价的Ti最为稳定。偏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价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偏钛酸钡晶体中晶胞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则它的化学式是 。
III.上世纪60年化,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PtF6]被合成出来后,打破了“绝对情性”的观念。在随后的几年内,科学家又相继后成了氙的氟化物、氧化物等。
(1)金属Pt内部原子的堆积方式与铜及干冰中的CO2相同,右图正方体是Pt晶胞的示意图,试说出Pt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 。
(2)稀有气体(氡除外)中,只有较重的氙能合成出多种化合物,
其可能原因是 (填字母代号)
A.氙的含量比较丰富 | B.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
C.氙原子半径大,电离能小 | D.氙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 |
(3)已知XeO3分子中氙原子上有1对弧对电子,则XeO3为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A元素原子M电子层有6个电子,B元素与A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数,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只有1个电子。
(1)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是,该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色。
在1—18号元素中,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元素是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元素是;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元素是;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元素是。
(能力提高)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硫酸钠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
(1)操作①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
(2)进行操作①后,如何判断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再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4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图所示方法可将它们依次确定。
试确定A、B、C、D、X各代表哪种溶液。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X________。
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
、Cl-、
中的某一种。
(1)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2)若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1)、(2)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