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A.继日本之后,美国也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取代旧的世界格局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美国支持 |
D.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北洋海军的参战 |
B.战争由朝鲜引发 |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
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 B.抑制土地兼并 |
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 D.百姓赋税过重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
A.心学 | B.理学 | C.阴阳五行 | D.佛教 |
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禅让制 | B.礼乐制 | C.九品中正制 | D.察举制 |
“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民主革命
A.目的的坚定性 | B.手段的优越性 |
C.过程的跳跃性 | D.结果的建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