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第9表公法中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以死刑”这能够体现
①依法治国思想 ②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③保护平民利益 ④国家的民主化治理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指出:“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奉献”;“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以上材料表明了罗斯福的哪些思想?
①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②要求稳定社会秩序
③要求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④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农民的措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
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生产 |
随着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波及的层面越来越广,许多人开始寻找“治疗”经济危机的“药方”,在经济理论界则诞生了“凯恩斯主义”。而在宏观政策上人们找到了一剂“良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
(凯恩斯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A.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 |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
C.大力的调整农业政策 |
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
右图是伯恩斯的《罗斯福:狮子与狐狸》,在这本书中他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的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A.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 ![]() |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的“滞胀”![]() ![]() |
C.第二次世界大战![]() ![]() |
D.“9·11”事件![]() ![]() |
自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开始,三个多月后,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风波,竟迅速波及他国,发酵成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西方引发了一股“马克思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有关理论。这一现象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A.必须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克服![]() |
C.必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D.大力提高经济的国有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