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中外科技、艺术领域的一些重要现象,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 A |
1790 年前后“四大徽班”进京 |
标志京剧的正式形成 |
| B |
1949—1957 年归国知识分子 3000 人 |
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准备了人才 |
| C |
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在解释自然、社会现象方面得到普遍应用 |
| D |
莫奈创作了《日出·印象》 |
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由此形成 |
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都归至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最初提出的政策是
| A.平均地权 | B.奖励实业 | C.保护工商 | D.土地革命 |
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奋斗历程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主张是
| A.兴中会誓词 | B.三民主义 | C.三大政策 | D.北上宣言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当时提倡“这两位先生”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①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④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
|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了下列演变
|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
|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