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的、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摘自[英]戴维·米勒等《布来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最高层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现在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个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巨变。
——摘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材料三 美国建立宪政民主制度,经历了……共180多年,才真正实现公民普选权不受种族、性别、财产、年龄限制。英国经历的时间更长一些,从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到取消选举权的男女不平等经历了240年。……中国从第一部宪法颁布就规定,除依照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之外,我国“年满18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自陈红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共识和民主现代化的实现》
请回答:
(1)“源自西方”的“选举”制度主要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的、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的差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起源阶段的西方“选举”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在“选举”制度上是怎样“完全更新”的?
(3)根据材料三,比较美国、英国的宪政民主制度中的选举制度与中国1954年《宪法》中的选举制度的主要异同。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13分)阅读下列材料:2006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希腊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主要贡献?
(2)古代希腊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所蕴含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并分析促成这一核心理念形成的社会原因。(4分)
(3)结合宋元明清时期的有关史实,分析东西方文明彼此交融的影响(6分)
(17分)阅读材料: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摘自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结合所学回答:
(1)结合二十世纪中国两次思想解放的史实,说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6分)
(2)14世纪,西欧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指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思想主流和意义。(8分)
(3)结合上述问题,请你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现象的认识。(3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材料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五“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到材料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其侧重点。(4分)
(2)依据材料五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或原则,以促进世界的和谐? (2分)这些方针或政策有何共同特征? (2分)
(3)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分)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大量的制陶、纺织、建筑、育蚕、治丝等原始手工业。……,制陶一般包括淘洗、制坯、装饰和烧制等四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制作者进行严格训练,这说明师徒传授的雏型已经出现。
材料二随着奴隶社会的崩溃,一些原来的职官(畴人)流散到了民间,于是著书立说,组织学派,并开设私学收徒。《史记·历书》曰:“幽、历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汉书·艺文志》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墨子创办的私学是以传授木工、器械制造技艺为主的,其教学方法注重实际操作。当时,突破家庭圈子收徒,实行个别传授也已出现。
材料三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在皇权命令和物质奖励下,师傅们不得不拿出祖传的绝技。这极大地提高了当时各行业的职业技术水平,并使各行业的最高技术得以推广。
——以上材料均摘自孙立家《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
请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古代职业教育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和三,概括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出现的变化。(2分)
(3)概括指出导致我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基本因素。(2分)
(4)我们研究历史,所依据的材料有很多,如上古传说、文献典籍、考古发现、文学作品等等,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作者依据了其中的哪几种材料? (2分)你认为哪一种更可信? (1分)并说明理由。(2分)
阅读材料: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仅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结合所说知识回答:
(1)19世纪后半期,我国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简述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并指出这一历程中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