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名人名言选
《周易》 |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
李商隐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卢梭 |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
(1)依据材料一归纳以上表达的共同生活理念。指出各自的认识角度。
材料二 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由于从北美进口廉价小麦,以及从美洲和澳洲航运冻肉的技术得到发展,1877—1889年间普通工人的食物中肉类的比重有所上升。……(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厅房和卧室)。……卧室仅有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家庭)普遍的父母与子女有了分开的卧室。……英国的气候潮湿多雨,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19世纪上半叶,工人家庭用木头做燃料,很少使用(烧煤)壁炉,……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他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陈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2)根据材料二概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人日常生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咸丰三年(1853年)之上海及商埠图
(3)据材料三归纳与近代社会生活相关的直接信息。并从不同史观的角度(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任选两个)推导其间接信息。
材料四 浦东人“爱比较”有一个颇为鲜明的特点:他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是多元的,常以与世界一流大城市相比这种方式来考量自身、衡量差距、思量目标。譬如在金融中心建设上,会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纽约这一全球公认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航运方面,会以伦敦高端的资源配置能力为楷模;虽说第三产业已占浦东GDP的57%,但像新加坡这样的旅游业发达的国家还是列入了比较的范围。
——沈栖《“爱比较”的浦东人》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评上海浦东人的“爱比较”。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共10分)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文学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张旭《古诗四帖》图二颜真卿书法
图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四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图五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1)图一、图二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点?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图三、图四分别属于中国画哪一画种?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明形成两种画风差异的原因。
(3)依据图五,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欲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
材料五: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孔子的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4)依据材料四,指出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5)根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詹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什么政治特点?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图一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共10分)
(1)图一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战争残迹?制造悲剧的两个凶手是?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